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杨泽峰:不负医路风景 守望生命如初
2023.07.26
 

“踏足重症医学领域已11年,我始终深深热爱这一专业!”

与重症患者相伴的日子虽漫长又辛苦,却执着又幸福。

在这里的每一天,汗水与晨光相伴,却浸染出梦想的味道;

疲惫与暮色相随,却勾勒出梦想的轮廓。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医学三科主任杨泽峰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守望生命如初的医路上,一次次的付出,一次次的成长。看着科室工作越来越成熟,运行越来越顺畅,团队越来越出色,杨泽峰的心湖浮漾起圈圈涟漪,回味且欣慰。

从自身做起 努力把科室做强

对于科室的发展,杨泽峰有着清晰的思路和计划,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全方位实现科室发展,展示了他成熟的管理思维。“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是贯穿工作的永恒主题,“治病”“育人”“安全”“提高”是开展具体工作的重要抓手。

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ICU进修归来的杨泽峰带领新组建的重症医学二科(东院)快速步入正轨、趋于完善,到2014年底担任重症医学三科(西院),再到如今的人才结构合理、科室管理成熟、技术不断精进,杨泽峰自信地说:“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团队一直很优秀,尽管每个人的进步有快有慢,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八年来我最欣慰的事情。”

在杨泽峰的理念里,对于一个新建科室,培养科室良好、和谐、上进的氛围最重要。他回忆,科室成立之初,医护人员分别来自于从一中心东院、老急救中心,还有刚定科的学生。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他,一个新的科室,人员的工作方式方法、临床思维都不一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才能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助推科室快速发展。“当时虽然人手少,但大家的情绪十分高涨,工作很积极。通过什么方式让大家快速成为一家人呢?我们从统一大家的临床思维做起,具体体现在学习上。”

首先从自我做起。在杨泽峰的脑海中,他总是习惯给临床工作画出许多问号,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中不断提升自己。自2011年开始到现在,他紧跟重症专业发展,把外出学习、临床心得、阅读文献的内容,整理成了8本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并将这些知识和理念在科室进行分享,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为了让科室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他要求每个人都要利用早上查房或是小讲课时间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临床经验、体会收获。一是强化个人记忆,更是让个人所学知识实现价值最大化。

学无止境。随着医学的发展,重症医学和心内、呼吸、肾内、神内等各个专业都有密切关系,学习是无限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临床工作中不允许犯错误。因此,足够的知识储备、过硬的基本技能,经过大脑的加工来做出正确判断。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寒来暑往,每天7点前到岗是杨泽峰的工作常态,所有危重病患必亲自诊查,掌握病情变化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科室查房和调整治疗方案的第一手资料。在他的带动下,全科人都形成了提早到科室为查房做充分准备的好习惯。查房中,杨泽峰不仅会针对某一病人提高,更会将其进行拓展,举一反三。

临床思维的培养也是杨泽峰一直在科室强调的重点。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多且快,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关注细节,究其原因,找到根本。这个原因是否可逆?如果可逆,你是否能够提早发现,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吗?急的治标,缓的治本,这是提高治愈率、抢救率的根本。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经过这几年来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大家越来越齐心了,认识也逐渐统一起来。”杨泽峰说,“以前出去开会特别不放心‘家’里,每次都匆忙赶回来,现在不同了,无论我在与不在,科室都可以正常运行,让人很放心。”

科室发展 向上攀爬是唯一方向

辛苦耕耘,静待收获。重症医学三科脚踏实地,潜心进步,在科研、人才结构、技术提升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发展和提高。

科室完成省、市级科研立项1项,保定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河北省医学会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自建科以来,共收治危重患者5000余名,获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赢得同行的高度赞誉和患者的广泛好评。

医护团队训练有素。从最初的28人,逐步扩增至目前的43人。 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医学硕士4名,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1人。杨泽峰有计划地安排科室人员外出进修,目前科室里超半数人员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经历,多人获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合格资格,是一支技术全面的医疗团队。

科室监护、检测、治疗抢救设备配备日渐完善。建科之初,科室仅拥有16台呼吸机(PB-840、Vela)。随着科室发展,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逐步配备了Drager、迈瑞等呼吸机,迈瑞转运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费森尤斯床旁血液滤过机,纤维支气管镜,ABL90血气分析仪,床旁超声等设备。

科室重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2015年,科室开展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植入(PICC)穿刺及维护技术、鼻空肠管置管及维护技术等。并先后开展了血气分析、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术、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等多项新型技术。2016年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RRT)对各种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纠正电解质紊乱、急危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急性重症胰腺炎、脓毒症休克、中毒等危重症的诊治;开展纤维支气管镜镜检及镜下吸痰技术,诊断不明原因咯血、清除气道异物及分泌物、引导气管插管等。2017年开展重症超声技术,因其拥有无创性无放射线特点更快的对ICU患者病情如急性肺损伤、腹部损伤、循环系统衰竭等做出快速高效的准确诊断评估。2018年开展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技术,加强对患者循环功能监测,进一步为重症心衰患者提供量化的观察指标;开展床旁经皮切气管切开术;并增加了床旁血液滤过的枸橼酸抗凝项目。2021年开展了双重血浆吸附(DPMAS)技术,实现对胆红素、胆汁酸、大分子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清除。

攻坚克难 充分发挥疫情下的重症救治作用

疫情三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刻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作为保定市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杨泽峰义不容辞地参与新冠肺炎病人的会诊,并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参加夜间值班,确保患者病情变化时,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救治。

面对疫情的爆发,重症新冠肺炎病例的出现,我院立即组建重症救治梯队。重症医学三科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副主任徐曼、副主任医师温彬等人数次冲往抗疫一线,担任起抗疫重症的责任,并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为保定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2022年底,医院应上级部门要求,将西院区进行“大红区”改造,承担着全市有基础疾病阳性患者、重症及危重症阳性患者的集中收治。重症医学三科这支团结协作、踏实奉献的优秀队伍,秉承着“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克服一切困难、满负荷运转。从科主任到护士长,从主治医生到责任护士,这里的医生护士时刻在与死神进行赛跑。虽怀抱痛处、艰难,却更怀抱着希望。经历了24小时的轮番上阵,争分夺秒抢救,连续作战2月余,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再次回顾那段经历,杨泽峰带领着团队收获了坚强与信心,守候了一片阳光。

作为团队的领跑者,最期待沿途洒下希望的种子,用心浇灌、细心呵护,等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见证着科室一点一滴的变化,见证着每一个人的成长,杨泽峰依然对未来充满向往。不忘从医初心,坚守医者之道,凭借着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畏困难、不惧挑战的精神,他将继续带领重症医学三科全体医护在重症医学领域勇毅前行,不断进取,用一颗无尘的心,守望生命如初,不负医路风景。

相关医生
暂无数据
相关科室
暂无数据